学党史 | 蔡省三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往事


来源:《铅山红色旅游》(2009)  余禾

蔡省三,1919年出生于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20世纪30年代,他曾追随蒋经国筹办江西三青团,后任职国民党赣东北青年服务总队少将总队长。在抗战时期,蔡省三被称为“太子系”,曾是蒋经国“赣南派”的心腹人物。1956年到1975年的20年间,他在抚顺战犯馆接受思想改造。1975年,他作为政府特赦的最后一批战犯,定居香港。现任香港中国国情研究室主任,香港《新报》专栏作家。蔡省三长期致力于研究两岸关系问题,在世界多家媒体上开辟专栏,读者遍及全球。

蔡省三身着中山装胸前佩戴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章

笔者有幸见到了蔡省山。说起抗日战争,蔡老思绪万千,激动不已。他打开抽屉,取出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珍藏着中共中央颁发的一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蔡先生激动地说:“这枚纪念章的章名是胡锦涛主席亲笔题写的。中央为我们颁发这枚纪念章,是对我们进行抗日斗争的历史的肯定。”蔡老高兴地告诉笔者,他特意换上崭新的中山装,佩戴上这枚纪念章,照了一张庄严的纪念照片。蔡省三的夫人吴琼女士向笔者讲述了蔡老在家乡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往事。

1942年4月间,蔡省三组织的青年抗日宣传队在玉山举办筹款宣传表演会,慰问前线战士及伤病员,突然听闻日本人攻了来,浙赣战事发生了,蔡省三领队连夜赶回上饶,布署战事。三战区司令顾祝同下令撤退,党、团支部全部人员撤往崇安。蔡省三很恼火,敌人打来了,为什么不抵抗?总是往后撤,撤!这算什么抗战?他决定抗命不撤。派一个干部随大队人马行动以便联络外,其余的到铅山湖坊一带设点,准备打仗。

从江村到河口,再到汪二渡,蔡省三让部下安扎下来。准备以汪二渡和湖坊作为根据地打游击。湖坊两面夹山,中间一条小河,地形适合隐蔽,易守难攻。蔡省三预计,若日本鬼子进攻这里,部队便于阻击,大不了撤到武夷山。湖坊离武夷山百十公里,最坏的打算,将据点撤到武夷山云际关。

日军步步逼近,紧急时刻,有批盐船要从汪二渡运到黄沙港,那是鹰潭盐务局受中央盐总局委托,集中了百多条盐船由上饶撤下来,可是敌人来得快,船走得慢,盐局长周某着了慌,他只带了警队百十条枪,沒间过大阵仗,方寸大乱。蔡省三问他怎么办?周某说:“老弟,实话说,我只等着日本人枪响,枪声一响,我就沉船……,你看那些军队,守土无责,我还算是尽责的,没逃。沉了船,我就有交待了。”

当时盐巴属于公卖性质,供应很紧张,一直受到控制。社会上有说,盐巴贵过米,赛黄金。

蔡省三说,“一条船裝二千斤盐,一百多条船,一、二十万斤盐呀,沉了不是太可惜?”

汪二渡

周某道:“我没办法。我只管运,不管卖,地方政府都跑人了,没人接收。”

“如果有人愿意接收你给不给?”

 “有人接收我求之不得。”

“那我接收行不行?”

 “你?”周某看看蔡省三,觉得他似乎嫩了点,不放心,揺揺头。

蔡省三道:“我给你打收条,盖公章还不行吗?”周某一听说打收条盖公章,连声道:“那好,太好了,我连一百多条枪兵都拨给你。”

蔡省三笑道:“那些老爷兵我才不要,只要枪,兵一律遣散。”

“好,好。”周某连连点头。蔡省三写了正式收条给他,还找来警戌队长公证。

收了盐船后,三青团武裝看守。船一律停靠南岸。安抚船上的船工,让他们安心,盐巴处理后就放走他们。

社会上立即传出蔡省三收盐船是想发国难财。战事日紧,蔡省三懒得理会这些谣言。叫部下沿信江北岸布防。日本人已经很近很近了。战斗的弦迫在箭梢。蔡省三的夫人曹云霞女士带着女儿一步不离地跟着蔡省三。曹夫人毕业于黄浦军校,是将门虎女,巾帼英雄。面对严峻的形势,她丝毫不畏惧。她把女儿交给女佣带着,自己和蔡省三一起带队参加布防。

布防好后,蔡省三让队员到老百姓家去传“地步哨”(一家家挨着传口信),说信江南岸有盐船,凡是想要得到盐巴的,就到河边去,免费分盐。嘿,這一来,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来到河边分盐,踊跃非常。

分盐分到半夜,还没分完。蔡、曹二人整夜没合眼,一直在北岸巡逻,正警惕,有哨兵报告,一队日本兵悄悄靠了来。人数不多,大概十几个,也许是侦察兵。二人相当冷静,吩咐手下,等敌人靠近一些,再靠近一些,看到曹夫人出手,大家才打。

日本兵一路过来如入无人之地,不知此地会有埋伏,大咧咧地前行,越来越靠近了,曹夫人突然立起,“叭、叭、叭”几枪打过去,部下立即开火,日本兵给打矇了,抱头乱蹿。回枪毫无目标,很快逃之夭夭。

这是蔡曹带队第一次与日寇正面交锋,有些惊心动魄,不知日寇将如何调队进攻,为防万一,蔡省三把队伍撤回南岸。敌人有多少兵力?会不会大肆反扑?这都不是他所能把握的,稳重一点好。

分盐的农民听到枪声,吓得赶紧躲了起来。蔡省三命令部队在南岸修筑盐时工事,做好准备,只要敌人胆敢过河,就大打一仗。盐船还是個大问题,不把盐分完,弄不好就落到敌人手上。于是又派人到各村去动员老百姓分盐,说有服务总队在防守,保证敌人过不来。如不去分盐,天亮就没了。

这么一说,老百姓又战战兢兢出来分盐,一直折腾到天亮。对岸日兵沒有什么行动。

湖坊枧山的江家祠堂

或许日军不把这里作为重点;或许日军没有摸清南岸这边情况,不敢轻举妄动。反正自从当晚在北岸与日兵有过小型交火外,日军一直没打过南岸。

日军没过南岸,南岸老百姓没遭受侵略者的蹂躪,无须逃难,还分到很多盐巴,群众都对蔡省三和他的宣传队非常信任。蔡省三见老百姓这么支持他,心里很踏实,决定暂时不去武夷山,团部就设在湖坊的江家祠堂。游击队活动据点东起剑山,西至苋山。一方面加强突击训练农民,组织武装,一旦敌人来犯,就迎头痛击!

可耻的是,国军、地方军全部逃之夭夭,不仅如此,还乱抓民伕,把粮仓的公粮全部运走。蔡省三心想,自己的部队和老百姓也需要粮食呀,于是象对待公盐一样,对管粮仓的地方官员说,给他们打收条,要他们把粮食留下来。地方官员求之不得,拿了收条一溜烟跑了。

蔡省三又组织老百姓分粮,老百姓不只是高兴,简直要把蔡省三抬起来游行庆祝。人们很狂热,不到半天功夫就把附近几个粮仓的粮食分光了。

这事非同小可!上饶地区专员易希亮、弋阳县县长李克明、铅山县县长孙明、上饶县县长田子敏、贵溪县县长廖上璠等人联名告到省政府,说蔡曹夫妇是方志敏的“残渣余孽”,趁日寇进犯,组织唆使暴民抢盐抢粮,袭击政府机关,破坏抗战,扰乱后方。

省政府的糊涂官掌糊涂事,竟然下达通缉令,全省各地张贴布告:“仰各级机关部队缉拿‘蔡省三曹云霞’归案,验明正身,可以就地枪决。”

事情闹大了!蔡省三第一反应是让白沙带领宣传组把布告全部撕掉。张贴布告的人白天不敢贴,到了晚上,又悄悄把布告贴出来。蔡省三与部下商讨对策,然后以“三青团上饶团部战事服务总队”名义发出公告,声明“抗战之时,将公民上缴的粮盐分发民众,是本着致力抗战,服务民众的精神,动员乡亲抵制日寇,抵制政府胡乱抓伕,扰乱后方的一种手段。这是众人周知的抗战行为。现在却遭人毁谤,妄图构成罪名,危害本总队领导人。它实际是破坏抗战,形同汉奸,着他们立即停止这类破坏活动!”

分团部服务总队的名声更响了,老百姓团结在他们周围,主动捐粮捐款。各区队很快筹募了一批经费,作为服务总队的日常开支。原上饶青年食堂搬到湖坊,生意照样很好。这在抗战期中,是少有的热闹景象。

这时,部份伤兵撤到双岗,地方政府无人看管。伤兵无医无药,心情大噪,又吵又骂。蔡省三听说后,发动群众送医送药,安抚伤兵,并保护伤兵撤到后方安全的地方。伤兵们感激得热泪盈眶,说:“服务总队才是真正抗战。”

可是,由于蔡省三不服从撤退命令,加上江西省政府的通缉令下到上饶。三战区长官开始怀疑蔡省三,派“军风纪律纠察队”司令雷震中(湖南人,黄埔四期学生)到湖坊进行调查。说若有必要,将其逮捕归案。幸而雷震中深明大意,在关键时刻动员蔡省三把宣传队的抗日青年作了妥善安顿,然后蔡省三先生和夫人在朋友的帮助下,几经周折,逃出虎口,投奔新的抗日战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