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风水宝地的传说

(民间故事)

王安中收集整理

从前,新滩本是一片沙滩。水边青青的草,岸上绿绿的树。




 


一回,黎山老母与蟒蛇精斗法,却给新滩带来一片丘陵。

事情是这样的:

那天,黎山老母去福建崇安开会,她带着一百条狮子,一百条老虎,一百条大熊,一百条豹子,好多好多灵山的野兽,都一百条一百条成群结队,宛如一支野兽大军,浩浩汤汤地朝福建崇安开拔。

黎山老母看着浩大的阵容,雄赳赳的气势,心里好高兴。

她老人家在弟子侍候下,从云端看下面,信江宽宽,河水清清;庄家绿绿,树木葱葱。一派太平盛世!

傍晚时分,她们到了福建崇安,正想歇息。有弟子来报:“师父,九十九条狮子少了一条,九十九条老虎少了一条,九十九条黑熊少了一条,九十九条豹子少了一条,九十九……”

黎山老母听了心生疑惑,打断弟子汇报说:“为何都少一条?”

黎山老母看弟子回答不上,掐指一算,吃了一惊,说:“不好了,赭林山下蟒蛇修炼成蛇精了,正好今日出洞。快去灭了它!”

黎山老母拂帚一甩,驾上云头,来到赭林山。只见:

一条蟒蛇精,身长九丈九,身粗三尺三,手中牵根绳子。那绳子说来也怪,黑得发亮。绳头可以分出好多好多小绳头。一根小绳头缚住一头狮子,一根小绳头缚住一头老虎,一根小绳头缚住一头黑熊,一根小绳头缚住一头豹子,一根小绳头缚住一头……

蟒蛇精将信子缚住狮子颈脖,正张开血盆大口。

眼看狮子将被蟒蛇精吞进口中,呜呼哀哉。

黎山老母拂帚一甩,大声喝道:“大胆畜生,休的无理!”说时慢,那时快,只见一道金光刺向蟒蛇精的信子。

蟒蛇精痛得“吱吱”大叫,信子一松,狮子跑了。

蟒蛇精抬头一看,竟是黎山老母坏了它的好事。怒火填胸,新账旧账涌心头。它破口大骂道:“老巫婆的东西,老子被你关了一千年,受够你的巫婆气,别说吃你一狮一虎一熊一豹,就是吃掉你个老巫婆,也应该应该!”

蟒蛇精说罢,尾巴一转,乌云密布,飞沙走石,一阵阵阴风朝黎山老母旋转而来。

黎山老母一看不妙,急忙抬起右腿一撇。只听“轰隆”“轰隆”几声巨响,灵山飞来一座座山丘,直奔蟒蛇精尾巴横扫过去。

可是,蟒蛇精一甩尾巴,竟将那一座座山丘泼到沙滩上。那是今日新滩“莲花山”。


 



蟒蛇精战胜黎山老母一招后,哈哈大笑道:“老巫婆,一千年都过了,你还是那个撇脚功。哈哈!”

黎山老母一招失败,心里吃惊!心想,这个蛇妖竟能“见招拆招”。心中一急,拂帚横向一甩,使出“挪移”大法。

“挪移”大法不得了!晴天霹雳,雷闪电鸣,“轰隆!”“轰隆!”阵阵巨响。只见两个山头从半空中飞来。前一个山头撞向蟒蛇精蛇头,后一个山头撞向蟒蛇精腰眼。

蟒蛇精一看来了两座山头,记起当年“老巫婆”也是这个招法,将自己压在山底一千年。它心惊肉跳,万分惊恐!

“两个山头千千万万斤,如果再被老巫婆埋进山底下,那将何年何月能翻身。”

蟒蛇精想到这里,五火生烟,七巧出火!“吱呀”一声吼,使出轻功一跃!

好个千年修炼的蟒蛇精,身子腾空九丈九,甩开双手当翅膀,在空中飞了一圈又一圈。

千年的修炼。蟒蛇精不仅炼出“见招拆招”好武功,还炼出“借力打力”好妙招,也懂得“四两拨千斤。”

蟒蛇精飞了几圈,双手运气,看准山头飞来的速度。它左手轻轻一拨,把第一个山头推向信江边;右手轻轻一拨,把第二个山头也推向信江边。两座山头并排落在沙滩上。那是今日莲花山风景“双乳峰”。



 


蟒蛇精虽然推掉两个山峰,但也吓出一身冷汗。它故作镇静,跳到赭林山头,哈哈大笑道:“老巫婆!你个老招法没用啦。当年被你害了,可是今天不灵啦!”

黎山老母一看蟒蛇精破了她的“挪移”大法,心中空虚。绝招已经使出,可是蟒蛇精还没镇住,怎么办?

她急忙消音通话,告诉大徒弟说:“快,快请铁拐李。”

弟子一听,飞奔而去。

黎山老母全身放松,气沉丹田,双手合十。倏地,她拂帚一提,使出“金丹劈山”大法。这是黎山老母最后一招,企图与蟒蛇精拼命!

只见空中闪出一道道金光,像许许多多锋利的宝剑,向蟒蛇精包围过去。

蟒蛇精一看黎山老母要和自己拼命,吓得尿出尿来。立即使出“缩身法”想隐身逃跑。

可是,空中飞来一只金钵,将蟒蛇精罩住了。那是今日叫岩风景“金钟罩蟒蛇”。


 


斗法结束了,铁拐李走了,黎山老母带着她的野兽大军走了。可是,那一座座山丘和山峰却留在新滩的沙滩上。

今天新滩,走路要爬山,种地要挖山,甚至找块“风水宝地”也要跑到山上去!

不是吗,莲花山就流传着一个“风水宝地”的故事。

从前,莲花山有个翁家村,村里住着翁太郎兄弟三家人。白天,三兄弟睡觉的睡觉,玩耍的玩耍,从不干农活。可是一到晚上,家里找不到一个男丁。

都跑到哪儿去了?你听我说。

翁太郎是个飞毛腿,日行百里,夜走四方。他天天外出侦察目标,插上标记。晚上带着两个弟弟去挖坟,金银财宝平均分。

一日早晨,地仙背着罗盘路过翁家村,正好遇上挖坟回来的翁太郎。翁太郎对地仙说:“家父病重,请先生为家父选一穴好地。”说完,翁太郎拿出根刚挖来的金条给地仙。

地仙喜上心头,收好金条。他在莲花山奔走好几天,东摆摆罗盘,西摆摆罗盘,终于找到一块“风水宝地”。

没过多久,翁太郎父亲死了,翁太郎依照地仙的话,将父亲埋在那块“风水宝地”里。

可是,时间没过多久,飞毛腿翁太郎病了。

什么病?一身黄的像张黄表纸。头上肿,身上肿,两条大腿更肿;又过不久,翁老二,翁老三也病了。

什么病?和他哥哥病得一模一样。

然而,他三兄弟家养的狗,却高高大大,身强体壮,健健康康。

地仙心生奇怪:“风水怎会应到狗?”

晚上,地仙做了个梦:

莲花山土地公走进他家,举起拐杖打他。地仙莫名其妙,问:“土地爷,我犯什么错了?”

“你个看地的先生,‘风水宝地’属于谁,难道不知?”土地公责备地仙说。

“土地爷,请你明说,我真不知。”地仙苦闷地说。

“那个翁姓人家,连自己爷爷奶奶的坟也敢挖。”土地爷说,“你还给他‘风水宝地’?!要不是阎王爷看他舍得替父亲买块墓地的份上,他三兄弟早死了。”

“我错了。”地仙听了谴责,十分惭愧。他恳求土地公说,“土地爷,那块‘风水宝地’应该给谁呢?”

“河南夹底桶。”土地公说完走了。

地仙醒来,原来是个梦。

第二天,地仙找到那个翁太郎说清梦中的事。翁太郎听了跪下说:“我兄弟几个做尽缺德事,阎王爷处罚得好。可我不想死啊,容我改正,好吗?”

地仙想了想,说:“把你父亲迁走,土地公可能会谅解的。”

“好。”翁太郎回家邀好兄弟几个迁走了父亲。

说来奇怪,没过几天,翁家三兄弟的病一天比一天好了。

再说那个地仙,自从晓得“河南夹底桶”的“天机”后,朝思暮想,总想找到“河南夹底桶”到底是谁。

他四处打听:“你们村有姓‘夹’的吗?”可是,哪个村也没有“夹”的姓氏。他又问摆渡的艄公:“你知道河南‘夹底桶’是谁?”

“就是横林费家呀。”艄公说完给地仙讲了个故事。

信江河南岸有个横林费家。他们费家是个积阴德的人家。他家的量米桶是“夹底的”。不管谁向他家借米,量出去时,抽掉“夹底桶”上面的底板,所以,量给别人的米更多;每当别人还米给他时,他就插进上面的底板,所以,别人还给他的米就更少。据说,横林费家的祖祖辈辈都这样做。他们悄悄帮助人家,目的是不想让人回报。

后来大家知道了,个个称赞横林费家“品德高,积阴德,一定有好报。”

“原来如此。”地仙听完恍然大悟。他解开了“河南夹底桶”的缘由。

一天,横林费家太老爷过世的消息传到地仙耳里。他急忙带着罗盘,自告奋勇来到横林费家。他把土地公的“天机”泄给费家人后说:“他知道莲花山‘风水宝地’的方位,愿意为费太老爷效劳。”

费家太老爷出葬那天,横林乡民一千多人送葬。乡民流着眼泪说:“费太老爷是个好人,‘舍得’救济穷人。我们借他的粮食,他大斗量出,小斗量进,每个乡民都得了他不少好处。”

乡民一直送到莲花山,一个个跪在墓穴前,恭送费太老爷下葬。

在乡民哭泣声中,坟墓堆砌好了。

地仙赶紧跪下给土地公磕了三个响头,说:“土地爷,遵照你的旨意,我把‘风水宝地’给了‘河南夹底桶’——横林费太老爷了。”

地仙的话音刚落,坟头上竟然开出几朵“莲花”!

“好人好风水”,“好人好报应”。若干年后,横林费太老爷的后代里,有的做了宰相,有的做了尚书,历代子孙为官的不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