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辛公故里“屋里人”




     泪水在眼眶中旋转,淋湿了浓密的黑睫毛。归家团圆的喜悦被深深的离情取代,以致不敢直视楼下环绕在车旁的乡亲们。她站在窗前凝视着,迟迟挪不动脚步,她怕自己会失控流泪,她想笑着面对乡亲们,让欢声笑语溢满山村,让希望的旋律飞扬。可是,她的眼泪还是哗哗地流淌……

       猪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清晨,岩前村乡亲们抓着鸡鸭、扛着山货、提着鸡蛋等特产硬要往她车里塞:“请恩收下,这是咱们的一点心意!”任她怎么解释,乡亲们就是不依,她只好象征性地从每位乡亲手里拿点东西,方让出了一条通道,车才缓缓地启动,她不停地挥手,哽咽着“再见,谢谢……”村口一百多米长的路开了几分钟,车慢慢地拐过弯道,一双双手仍在空中挥舞着……

       和村民依依惜别的她,就是江西省旅游集团驻铅山县稼轩乡岩前村第一书记陈卫东。回到2015年12月底一天,工作生活都舒心惬意的陈卫东,突然接到任务,要肩负单位重托到山乡去扶贫。她丈夫嘟囔:年近50还折腾什么,又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再说女儿不在身边你再下乡,我一个人在家还叫家吗?她自己也有顾虑,妈妈年纪大要照顾,婆婆常年卧病在床更要服侍。但想到脱贫攻坚是国家大计,作为共产党员理应挑重担冲在前,其它的都要让路,都应克服。于是,她风尘仆仆辗转来到武夷山下的岩前村。下车伊始,陈卫东还是被惊呆了:全村没有一条象样的路,通村主干道是条仅3米宽的泥巴路,村部到其他村落的路更差,不少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方能通过。村委会办公楼也是一栋破旧小楼,连厕所都没有……难得见到漂亮的民房,到处都是土坯房,村民的脸大都象快下雨的天灰蒙蒙,难得见到笑容……她想:现在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还有这么穷苦的百姓,多么叫人痛心让人揪心,我一定要做岩前村的守护人,村里没变样乡亲没脱贫我不甘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陈卫东走遍了岩前村的山山水水,连山旮旯也没放过,将该村的自然风貌和资源状况悉数装进脑海。又走访54户贫困户和部分群众,与他们拉家常谈心,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增进彼此感情。制订扶贫计划和村庄发展规划,确定“旅游+扶贫+产业”的思路,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经济。

      要致富先修路。岩前村民祖祖辈辈被大山所困,路窄道弯,进出不便,以致生活贫困。要致富就要发扬愚公志,搬山填壑让险径变坦途。陈卫东积极协调各方,在村、乡、县、市、省之间四处奔波,在各级相关部门反复解释游说,终于争取到乡村班车客运网络项目资金160万元和省旅游集团扶持资金20万元。又亲自参与勘察设计、监督施工。从资金使用、水泥砂浆配比、路面厚度和宽度等事无巨细,亲自把关,严格监督。她整天泡在工地上,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皮肤晒黑了,人也更结实了。初次见面笔者以为她是当地村干部:黑里透红的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声音宏亮,开朗豪爽,让人如沐春风,被誉为“最美的村姑”。一份辛苦一份收获。如今,岩前村宽4.5米、长16.2公里的水泥公路四通八达,开车20分钟就能逛遍全村。

       汗水浇筑扶贫路,勤勉铸就小康梦。岩前村属边远山区,平均海拔约300米,13个自然村都处在山环水绕中,既翠绿掩映、曲径通幽,又山高水冷、闭塞落后。还是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寓居处,辛公在该地创作诗词300余首,号称“辛公故里”,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陈卫东按照“旅游+扶贫+产业”的规划,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景点。她访“稼轩”追陈亮,往返于瓢泉和带湖之间的古道,探察“辛公古道”遗迹,拜访深山古茶林等,几乎踏遍全村每处景点和遗址遗迹,通过省旅游集团领导及专家一年多的考察、调研和论证,掌握情况理清思路后,成立了岩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她积极汇报、多方奔走,取得各级领导和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省旅游集团和岩前村干部群众积极支持配合。筹集资金数百万元,着力完善旅游步道、辛词文化长廊、辛弃疾陈列馆(稼轩居)和旅游公厕等基础配套设施;发挥鹅湖书院、葛仙山、河口古街等重点景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把鹅湖紫带竹林、葛仙山欧家虹桥、稼轩岩前等秀美山村打造成旅游产品。极力发展民宿旅游与乡村体验游,修建蕊云山庄,由村民承包经营,村委会收取一个游客5元的管理费用;改造升级民宿100间,村委会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改造危房面积270平方米,解决了11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整治村容村貌,新建排水渠,设立垃圾收集点,聘请保洁员;实施厕所革命,改水改厕;安装路灯,架设网络和广播设施;修建9325米入户通道,新建休闲广场等,让每村每户都成为旅游景点。以辛弃疾“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的精神为内核,打造800亩的田园综合体和田间课堂。建设农耕文化展览馆、森林公园和游客中心,把整个岩前村打成为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流转山林400余亩,种植高山有机茶,大力发展茶产业,让茶山、茶场成为游客体验游目的地,所有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户均收益1500元。推出了南昌至岩前的辛词文化“一日游”、“二日游”等项目,从南昌、抚州、上饶等地接客前往岩前村,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年产生旅游收益700余万元,其中村委会增收达18万元(含山林流转管理费)。构建扶贫综合体,贫困户从中享受旅游红利,户均收益6000余元。2019年10月,岩前村以全省第一家产业扶贫成效显著村成功晋级为江西省5A级旅游示范点。

      付出收获亲情,初心扛起责任。为民服务的初心,使陈卫东视村民为亲人。2018年陈卫东年过50,按规定可返回单位。但她想到还有很多事未做完,乡亲们舍不得她离开,她也恋恋不舍,接任的人不熟悉情况有个适应期,自己接着干事半功倍。于是她表态:“岩前村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他们都是我的亲人。亲人不脱贫,我不好意思回省城。”陈卫东把自己和乡亲们融为一体,与他们同吃同劳动,挽起袖子干农活,蹲在田埂聊家事。她经常走访,认识大部分村民,与每一个贫困户深入交谈过,了解每个人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甚至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等都摸得一清二楚。她那爽朗的笑声、宏亮的嗓音感染了每个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愿接近她,愿向她倾诉,有事没事愿听她唠叨。诚心换真心,一到饭点,村民碰上陈卫东都会热情邀她回家吃饭,俨然把她当做“屋里人(家人)”。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书写担当。每个季度陈卫东都要穿坏一两双鞋,脚板长出老茧,脚上有力走路大步,风风火火;嗓门粗了,习惯于大声说话,开怀大笑。村里的婆姨都说卫东是咱们的姐妹。她走村串户,串起的是人心,架起干群联系的桥梁;她绽放灿烂的笑容,扬起希望的风帆,坚定百姓脱贫的信心。

      贫困户的冷暖和利益,装满了陈卫东的心房。她边走访边记录,民情日记记满近十本,全村情况如数家珍,贫困户的名字张口能叫。她发现很多农产品“待字闺中”,便以高价收购,天天在朋友圈兜售,每年都要帮村民推销各类农产品2000余斤,使贫困户增加5万元的收益。她充分利用线上社扶网、土驴网、线下爱心小屋,建成农副产品供需平台,利用网络年销售农副产品6万余元。她还动员亲朋好友参加扶贫行动,组织旅游集团及直属各单位捐赠款物计30余万元,资助给贫困户、困难党员等。

      开始陈卫东周末都会回家,可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觉得时间不够用,于是她往往数月不回家,她丈夫只好来探亲并微服私访,结果村民都赞不绝口,夸赞来了个平易近人、真心为大伙办事的好干部,让自己脱了贫。当得知是陈书记丈夫时,纷纷邀请他做客……并对他说:陈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操碎了心连家也顾不上,您可要多担待哟!想不到乡亲们这么认可自己的妻子,想不到脱贫攻坚事业这么神圣伟大,他打心底里为妻子骄傲,决心全力以赴支持妻子扶贫。从此,他成了脱贫攻坚工作义务宣传员,经常跑到岩前村协助妻子做工作。同时夫妻双方的亲人都纷纷来到岩前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她亲戚在省城医院工作,经常带领名医来村里义诊,家人们都嘱咐她:安心工作,不要想家,帮助脱贫功德无量。

       作风换口碑,担当赢未来。陈卫东是一名使者,给山村吹来一股春风,送来温暖和希望。她是一团火,激活一颗颗沉寂的心,燃旺乡村振兴的大火。

       茶山绿了,旭日升起,岩前村沐浴在霞光中。  

审核:丁铭华  签发:傅金发

●本平台法律顾问:江西鹅湖律师事务所

●联系人:吴律师  17770351696 王律师 13479337708

●地址:铅山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铅山县河口镇信州东路28号司法局办公楼三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