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 方志敏在紫溪制定入闽作战计划


来源:《铅山红色旅游》(2009)

紫溪是方志敏率红十军二次入闽期间制定作战计划的地点。此次作战计划的制定在闽北和赣东北党史上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方志敏率红十军二进闽北期间在紫溪制定入闽作战计划(图为紫溪乡一隅)

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六十多万人马准备发动第四次“围剿”。敌人以五个师的兵力东至浙江江山、玉山,南至贵溪、波阳,向赣东北苏区猛扑。信江沿岸的唐淮源、王锦文两个师在蒋鼎文、周浑元两个师的配合下,陈兵河口、永平、石塘、陈坊,对铅山苏区进行围攻。当时在闽北,只有福建军阀刘和鼎的五十六师,兵力比较空虚。赣东北省委决定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主力转到外线作战,把围攻赣东北之敌人调离苏区,在运动中给敌以歼灭性的打击。

1932年9月,红十军三个主力团,一个机炮营,一个特务营在方志敏、周建屏、聂洪钧的率领下,由新滩渡过信江经杨村,到达紫溪。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以及李金泉、薛之正等同志在紫溪与方志敏会合。经过分析研究,方志敏在紫溪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红十军的作战计划:第一步,以主力攻取赤石,一部分力量配合闽北独立团攻星村,以完成崇安全县范围的苏区;第二步,佯攻崇安县城,围点打援,红十军和闽北独立团联合进攻浦城,彻底捣毁敌人在闽、浙、赣边的军事指挥中心,进一步开辟浦城苏区,并解决一批军需给养;第三步,回师铅山以进一步打通闽北与赣东北两块苏区的联系。

红十军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进入崇安,连克赤石、星村、浦城,回师途中在铅山又获得了老鸦尖战斗的胜利,顺利地回到了赣东北苏区。这次进军闽北,在政治上扩大了崇安、浦城的红色区域;在经济上,筹款50余万元,黄金千余两,采购了大批紧缺物资;在军事上歼敌近六个团,缴获大批枪枝和两部无线电台,国民党反动派对闽北苏区和铅山苏区的第四次“围剿”遭到失败。

相关链接:

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并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脍炙人口的篇章。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