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疫”线记者!
这是一群永远在奔跑的人
疫线上下
他们赶赴在最前沿
熬最深的夜
写最真的稿
剪最快的片
... ...
唯有热爱
才如此无悔
唯有担当
才方有作为
11月8月
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
这一次
请允许我们将镜头对准这些
在铅山“疫”线
同样逆行奔跑的
“疫”线记者
一声令下
他们,速度集结!
10月30日,铅山突发新冠疫情!铅山迅速展开大规模核酸检测,一夜之间,全城防控!一声集结号令吹响,一支40余名记者组成的“新闻战队”,陆续赶往铅山!他们,有来自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的记者,也有来自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上饶日报、上饶电视台的记者... ...这是中央省市媒体对铅山疫情的高度关注,也为铅山“疫”线宣传,注入了强大而有力的支撑!
江西日报记者:李征(中)、吴文兵(右二)、吴福清(右一)
无论是最偏远的乡镇,还是最近的会场,
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江西卫视记者:周安辉(左)、赵耀(中)
无论是疫线上的医务人员,还是后勤服务的党员干部,
都是他们镜头的主角;
上饶日报记者:蔡晓军(右三)、王章(右二)
无论是搬运物资的志愿者,还是保力保电的工人,
都是他们拍摄的对象... ...
新华社记者:胡晨欢
在铅山一周的时间内,
他们从未停息过脚步,
哪里有线索,
哪里就有他们!
江西日报记者:吴福清
一周来,
我们看到方舱实验室第一时间到达铅山,
我们看到源源不断的队伍驰援铅山!
江西卫视记者:吴萍
还有,
隔离点上的“小课堂”,
帐篷里的小厨房,
油米充足的“菜篮子”,
移动核酸检测室,
首例出院的患者,
“私人订制”的爱心礼盒,
核酸采样点的“母子重逢”,
宾馆外的温暖“比心”
... ...
江西卫视记者:钟文峰
上饶市电视台记者:文书明
上饶市电视台记者:吴亮鹏(右一)
是他们,
追着点拍、乘着车想、熬着夜写出来的
一封又一封“战报”!
通过抖音、网站、微信、微博... ...
像一颗又一颗定心丸,
像雪片般涌向铅山人民的眼帘,
安抚着铅山人民的内心。
江西日报记者:余燕
上饶日报记者:王章
上饶日报记者:范凯文
夜沉沉,他人入梦香,
灯炽炽,他写稿成狂。
习惯了天亮说晚安,
习惯了“孤”且“单”
一人就是一支创作队伍,
这,
就是记者。
铅山有“疫”
我们,固守“后方”
有了中央、省市媒体的支援,身为铅山本地的记者,铅山县融媒体中心的全体编辑、记者如虎添翼,他们同样,放弃与家人在家陪伴的机会,长“居”单位。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苏家福(左) 章馨予(右)
天一亮,拎着设备赶赴防控一线,
夜已深,依然电脑前“字句必较”写稿。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舒畅
总是遗忘吃饭,
稿子写着写着,
便忘记了桌边的餐盒已渐凉;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永超(左) 祝志帅(右)
总是不敢睡觉,
生怕睡着睡着,
便做不到“今日事今日毕”;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林程鹏
总是不敢和家人打电话,
生怕打着打着,
就听到孩子传来的那句,
“爸爸妈妈我想你”
.. ...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朱晋
“心疼统统给了同事!暴躁全给了家人”!
这一句
是融媒体中心一位记者的家属
“送”给她的肺腑之言。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郑炜
守着一方新闻阵地,
守着一份梦想坚持,
守着一份独特的关心世界的方式,
替家乡记“疫”。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徐莉颖
摄像机是兄弟,
待疫情结束,
才能安心回家,
重新拥抱家人。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编辑:钟晨
自10月30日疫情突发以来,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全体“疫”线新闻编辑、记者,
全员在岗!
其中,
江西铅山微讯公众号推送稿件106条,
江西铅山微讯视频号推送稿件61条,
直播铅山抖音号推送稿件75条,
铅山云推送稿件145条,
电视台推送稿件60条,
... ...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丁铭华(右)
每一篇稿件,
都是心血的凝结,
每一条视频,
都是讯息的传递。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编辑:傅荣华(左)、徐向阳(右)
还有很多人,
是他,也是她,
未能入镜出现,
可他们依旧拼力,
守着这新闻大后方,
我们,
也依然有滋有味!
记者
记着
替你记着
替城市记着
替自己记着
每一位记者
都是一本“城市影像故事集”
在他们的手里、心里、脑海里、话语里
默默叠加覆盖着从业以来
城市发展的所有记忆
未来当我们再次回忆起这段艰难的岁月
能忆起来的
将不再是疲乏与困顿
也不会是孤单与思念
而是一齐携手并进的感慨
与记录时代的骄傲
我们
就是“疫”线记者!
(作者:钟晨 图片:铅山县融媒体中心)
本文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侵权必究!
编辑 |林程鹏
审核 | 苏家福 钟晨
签发 | 黄一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