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奔赴在“疫”线的“糙”汉子,与他的“蓝天精神”

自10月30日铅山突发疫情以来,葛仙山景区一夜之间成为焦点。“大白”们逆向前行,“红色志愿军”集结奔赴,“蓝衣战士”全体待命!这些“蓝衣战士”,就是蓝天救援队!而领队并担任现场指挥的,便是党员刘明。

11月2日下午,刘明带领江西省域、浙江省域各蓝天救援队60余名队友们进入葛仙山景区开展抗疫工作,一抵达景区内,刘明与队友便在第一时间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安排。一是由专业医护人员对队员们开展个人防护培训,提高队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和技能;二是根据政府要求,落实责任制,根据隔离区划分出的网格,对救援队员进行点对点分工,确保每个网格有专门负责的队伍;三是对景区设置关卡,在进入隔离区的主要卡口,安排队员24时轮岗,严控进出人员,并做到及时消杀。

周密的部署工作安排好后,刘明便带领“战士们”各就各位,严以待命!对于刘明来说,即便拥有无数次救援工作经验,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还是第一次,这是对他的挑战,也是组织给予的信任。

带伤上阵,瘸着也要进景区!

事情回到几个月以前。由于工伤,刘明左脚骨裂仍未痊愈,几个月来带伤工作,走路依然一瘸一拐。在获知刘明要领队进入景区之际,亲人们纷纷跳出来反对。“这是疫情,是发生在我家乡的疫情呀!人民需要我,我就算瘸着进去,又能影响什么呢?这里面我是最熟悉蓝天救援救灾流程的,我不去,我的队友们怎么办?!”刘明笑着对记者表示,当时就对家里人说了这些话,不管他们再怎么反对,终究还是“放行”了。

到达景区,进入“疫”线后,防护服的穿脱是必须的。对于行动正常的人来说,一整套严格的防护服穿脱尚且有难度,何况是腿伤尚未痊愈的刘明。但刘明从未表示出任何的困难,穿脱不便,他就慢一些,行动不便,他就再慢一些。抗疫半月,刘明从未提起工作难处,只是一直默默坚持,从未因腿伤而减少工作量。

恪守纪律,“糙”汉子变身“温柔小男人”!

疫情就是命令,行动才是实干!根据葛仙山景区防控要求,扎实开展消杀、有序进行物资分配,是蓝天救援队需要承担的主要工作。在刘明的带领下,蓝天救援队全体成员时刻待命,坚守岗位,有序、全面、积极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由于认知差异,在疫情发生之初,葛仙山景区内有不少滞留客人在隔离之时,在管理群中纷纷表达想出门走走,询问蓝天救援队是否可以离开关卡,刘明与队员只好耐心在微信群中做劝导,却遭到少数隔离人员的质疑。“遇到难题不能毛躁,自己不耐心,大家更焦急”,长吁几口气,刘明再次与队员线下做好沟通,如何一致劝导隔离人员遵守隔离规则。“不行就是不行,这时候要是劝不住,我们来的意义就少一半了!”刘明向记者表示:“劝说工作有时候真不好做,严厉了也不行,得温柔地劝,像对自己亲人一样”。对于刘明来说,这些存在了“想出去走走”小心思的隔离人员,都是自己“在家关久了想出门看看”的孩子,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如何耐心规劝,让自己这个糙汉子体验了一把“温柔小男人”的不容易。

刘明常对蓝天队员说,只要疫情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控制住,我们受点委屈没有什么,“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就是我们的蓝天精神。

舍家为民,“刘明”们处处皆在!

进入景区后,刘明与他的队友们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部署工作、落实决策、查漏补缺、现场协调等工作围绕着他,让他完全顾及不了家中的亲人。刘明说:家里人能“放”我进景区,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的话,我说不口,只能拼命去工作,让他们看到我好好的,这就是对他们对大的安慰!我坚信通过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取得胜利,静待疫情后的静好岁月。

疫情发生后,我们才看到,铅山“疫”线上,处处都是“刘明式”的人物。他们不是不要家,也未必不想念亲人,只是对家乡的热爱,已攫住了内心最终的选择。太多人响应党的号召,太多人主动请战,他们冲上“前线”,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铿锵誓言。

感谢这一个又一个的“刘明”,有你们在,我们,还怕什么!(作者:钟晨  章馨予)

本文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侵权必究!

编辑 |章馨予

审核 | 苏家福  钟晨

签发 | 黄一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