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铅山抗疫之战打响后,很多人活跃在一线前沿,他们以一己微薄之力,牢筑疫情防控之线。有这样一个人,他虽然残缺,却勇站“疫”线,昂扬挺立,一片赤子之心,谱写深深故土之情——他就是90后青年王江,铅山县第十六届政协委员,一名先后带动20余名残疾人及农村待业青年,连续两年卖出共计360余万斤红芽芋的“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舍己为家乡,虽力所能及,却终身荣耀
本轮疫情的突发,不仅打乱了铅山正常的社会秩序,也给王江的电商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自10月30日铅山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王江的9个线上店铺全部因快递停运陷入运营困境,日均5000单的货物没法发出,导致大量农产品积压变质,同时因发货延时导致面临电商平台的高额罚款。王江犯难了:一边是历经万苦才小有起色的个人事业,一边是突然按下暂停键的家乡,他该怎么办?
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王江做出了决定:把个人事业暂时放下,主动请缨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他说:“在我身体残疾、创业艰难时,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充足的信心和决心,现在家乡需要我们年轻人上阵支持,我愿意投身家乡,尽一己之力,加入疫情防控志愿队伍!生意可以从头开始,能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却是我终身的荣耀”。
小爱汇大爱,虽身体残缺,却光芒万丈
由于左大腿截肢,肢体残缺的王江再疫情最初并不知道自己能发挥什么作用。凭借多年收集的信息,他加入了很多志愿者微信群,一边在每个群里主动写下“报名参战书”:“我能做的都可以去,开车、守点、熬夜、word文档、表格数据比对,我都可以……”一边又主动联系政府,寻找可以出力的机会。
在河口镇金家弄路口值守了2个通宵后,王江发现随着河口镇变为管控区,不少地方物资还未跟上,于是他第一时间联系同伴,向铅山县残联、河口镇派出所赠送了防疫口罩7000余个;当他在朋友圈中了解到,因为石塘镇紧急隔离,一些有婴儿家庭无法出门购买奶粉时,他又立即独自驱车25公里,为这些焦急的家长送去婴儿急需的口粮;当他得知一名80多岁的老人,胃口不好不愿进食后,他又立即联系老人的家人,并送去葡萄糖、氨基酸……通过这些数不胜数的个人驰援,王江发现,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到这些有需要的人时,王江立即在朋友圈发起了号召,先后对接了多名电商企业、货车司机、水果行老板和其他爱心人士,向一线工作者提供抗疫物资,同时发动身边多位朋友参与到物资运送、隔离点守护的志愿队伍中。
了解王江的人说,他永远乐观向上、温暖向阳,疫情之下,他便是点点烛火中的一盏,走到哪儿,就把光明和温暖带到哪儿。
忘我成大我,虽肩单力薄,却勇挑重担
11月1日,县突发疫情现场防控指挥部根据王江的个人专长,邀请王江加入核酸采样检测组,参与信息保障工作。收到“组织”的邀请后,王江格外高兴与自豪。自此,王江开始了常驻办公室的日子。
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王江在车上连睡了3个晚上后,“搬”入了疾控中心临时办公室,当生活与工作都能“共处一室”时,王江干起活来更有劲头了,饿了,就吃单位的快餐,困了,就在办公室行军床上休息,前后几步路,丝毫不耽误工作。
自10月30日铅山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至记者发稿,铅山县已开展了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每次“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的背后,是王江默默无闻、细致入微的数据比对。他利用熟练办公软件应用、大数据比对的专长,通过将受检人员与常住人口底数比对,精准找出每轮核酸检测未采样人员,并每小时将比对出的未检人员信息,点对点推送至各乡镇及三大电信运营商,助力县指挥部通过电话语音精准提醒,网格员、楼栋长、片警等基层干部敲门入户精准动员,极大提升了全县核酸采样查漏补缺的效率。截止目前,王江比对的核酸采样数据已达206万人次。
生活击之以风雪,他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之于危崖,他馈人以芬芳。正如《人民日报》写的: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冬天即将离去、曙光即将降临之际,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影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放下小我与新冠周旋,也感谢所有如王江一样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们。( 整理:钟晨)
本文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侵权必究!
编辑 |章馨予
审核 | 苏家福 钟晨
签发 | 黄一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