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02:05这是一群最平凡的记“疫”人。在过去25天的时间里,你们所看到的每一条来自“疫”线上的新闻,都来自于他们点灯伏案的每一个夜晚。他们白天拍,夜晚写,用最快的速度,把铅山本轮疫情的最新消息,通过网络传送到所有人的眼中。如今疫情渐散,我们也让这群幕后英雄,“亮相”于大众面前。
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新闻中心办公现场
新闻由“疫”线而来,
新闻又由此办公室而出。几张桌子的简单拼凑,几台电脑的临时摆放,就是所有新闻的“生产流水线”。
江西卫视记者吴萍在现场做新闻直播
图文也好,视频亦罢,
快讯也可,通讯亦有。
此时此刻,无论男女,
站在新闻“疫”线的,
都是英雄!
江西卫视记者赵耀(中)与江西都市频道记者周安辉(左)在县疾控中心采访
群众最关心的话题,
就是他们追寻目标,
镜头之下,
真相近在咫尺。
江西电视台记者与融媒体中心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每一次新闻发布会,
都是一次焦急的等待,
最新的消息,
镜头先“听”。
江西日报记者吴文兵在拍摄“流动菜摊”
在采访回城的山间小路,
记者吴文兵遇到了因疫情而生的“流动菜摊”,
他冲到菜摊前举起相机,
拍下了这一幕。
很多暖心的故事,
往往等不及策划,
一路拍,
一路“捡”回家。
新华社记者胡晨欢在拍摄“抗疫厨房”
江西日报记者吴文兵、上饶日报记者王章、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丁铭华拍摄“抗疫厨房”
“抗疫厨房”大火的背后,
是记者们一次又一次反复“盯抢抓”拍的结果,
忙碌充斥着整个帐篷,
感慨也包裹着所有记者,
所以,
有了一篇又一篇,
与抗疫厨房有关的文字。
上饶电视市台记者邓皓骞在城东小学拍摄抗疫物资
你关心的每一个话题,
背后都有一名记者,
物资的故事,
他们也都替咱记录着。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永超、祝志帅对志愿者进行采访
核酸采样一轮又一轮,
离不开志愿者的协助,
最美志愿者,
镜头怎会没有你们!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郑炜拍摄卡口执勤
深夜的卡口,
未眠的不止是执勤人员,
还有记者。
卡口的故事
一样吸引人。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舒畅在会场门口睡着
虽不敢言累,
但身体不说慌。
等待会议的那一夜,
他在会场门口睡着了,
想过去跟他说把口罩戴好,
但又不忍心惊扰他的美梦。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朱晋在会场拍摄
疫线的新闻总是最为紧急,
可后方的信息也是最为重要。
数不清的会场上,
每一次重要的决策,
记者们永远在场记录。
铅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永超下班回家
夜深久矣,
会已散场,一日工作终于结束,扛着“兄弟”们回家。
10月30日,铅山县本轮疫情突发后,在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新闻中心的正确指导下,近40名中央省市记者及铅山县融媒体中心全体“疫”线采编人员,连续在岗25天,用镜头记“疫”,为这段非常时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记忆。感谢他们的付出,因为有了记者,所以我们才得以看到这世间每一份感动。
(作者/视频:钟晨)
本文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侵权必究!
编辑 |钟晨
审核 | 苏家福 钟晨
签发 | 黄一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