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安中
一、密电
“铃铃”,“铃铃”……
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响了。
正在书写《福建浦城战斗总结》的方志敏抓起听筒:
“是方主席吗?”
“是我,你说。”
“……”
“唔,绝密消息。太感谢了。你们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方志敏听了猛吃一惊!
他放下听筒,神态严肃起来。
他感觉事态严重,时间紧迫。
他看下怀表,凌晨一点多。他想,今天27日,只有两天时间,怎么“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打好伏击仗。
他提起油灯朝前走。
他想,浦城地下党冒生命危险,搞来绝密情报,第一时间告诉我们。他们对党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让人感动。
他走到《闽浙赣军事地图》面前,提起油灯,在地图上寻找杨家门。
他记忆杨家门四周的村庄,视线沿着杨家门——蔡家——沙畈——莲荷九甲,一直到闽浙赣省委机关司令部。他想,如果敌人从这条路线进攻……他的视线回到杨家门,沿着王坞——黄家——窑畈,一直到闽浙赣省委机关司令部。他想,如果敌人从这条路线进攻……
方志敏注视着地图上的两条线路,静静思索。
眼前浮现一幅图景:杨家门,村庄,池塘,山脉,树木,茅草丛……他突然发现两条路线中间夹着个小村庄“劈柴坞”。
方志敏估量自己的兵力,武器,指挥员,寻找伏击点……他在脑海盘算,构思,一场出奇制胜的战斗方案渐渐有个雏形。
他自言自语:“敌人必走杨家门!我把口袋撒在这里。指挥部放在‘劈柴坞’,跑哪头都近。”
他额头舒展开来,心情轻松,微微一笑,自言自语:“蒋介石,你再‘娘西屄’一回吧。”
方志敏如释重负,嘴角微微含笑。
“铃铃”,“铃铃”……闽浙赣省委机关总机室忙碌起来。
闽浙赣省委机关司令部办公室亮起油灯。一会,司令员,军长,政委房间的油灯,也一盏盏亮了。
昏暗的灯光下,闽浙赣省委机关司令部办公室里,红十军各师的司令员、政委、军长……闽浙赣省委机关司令部各部要员都到齐了。他们各自围着《闽浙赣军事地图》站着,各抒己见。
他们分析了国民党三十一团团长赵震起的秉性;分析了他们的装备,士气;也分析了他们溃散后逃跑路线……
一个作战计划酝酿成熟。
二、布雷
司令部会议结束后,天空露出晨曦。东方地平线上露出白白亮亮的光彩,上面透出一缕缕粉红的朝霞。天边漫漫红艳起来。
方志敏骑上战马,来到劈柴坞。
他绕着劈柴坞走了一圈,向东跑马过去。实地察看从柴源经莲荷九甲到苏维埃政府沿路的地形,又跑回劈柴坞;向西跑马过去,实地察看杨家门经上畈蔡家到苏维埃政府沿路的地形。
他回到劈柴坞,确定劈柴坞的位置正在国民党进攻闽浙赣苏维埃政府可能要走的两条路线中间。方志敏的心平静下来。他想,实地勘察结果发现,昨晚作战计划的思路十分正确。
他下马,一路走着,仔细观察劈柴坞四周环境,寻找指挥部场所。
不远处,一户农家屋顶上冒着炊烟,他漫步走过去。门虚掩着,几只鸡在门外觅食。他走到门口,轻声喊:“老乡,有人在家吗?”
“谁呀?”一个老头边说边走出来。那老头看门外站着个高高的青年,上身穿件浅蓝色粗布开襟裳,下身穿黑色便裤,脚上的布鞋,看样子穿了好几年了。老人估量这位来客可能是穷人的朋友,要么是红军。他笑着脸说:“你进来歇歇,喝口水。”说着,把虚掩的门拉开。
“好。”方志敏看老人黑黑的脸上布满皱纹,开门的手又黑又粗糙,可精神很好,待人客气,估计是翻身农民,便走进门去。
方志敏一看四壁空空,地上放了几条冬瓜和几个南瓜。进门角竖着把锄头。厅堂中间有张破旧的八仙桌。里屋厨房在烧火做饭,屋子里比较暖和。
“请坐。”那老头招呼方志敏说。
“好。”方志敏和蔼地说,“我们是红军,过两天有股国民党军队经过你们这里,他们来围剿红军,红军要消灭他们。”
“打仗?”老头惊吓一下。他想有红军在,穷人也不怕。老头心情平定了,转身倒了一碗茶水,说,“地主都不死心,又让国民党来替他们报复穷人。我们拥护红军,我家有粮,是红军分给我家地上种的。我统统支援红军。”
方志敏双手接住茶碗,说:“老人家,红军有粮,有钱,你种的粮食留着自己慢慢吃。”
“不,今年年成好,粮食打得多,自己吃不完啊。”老头看着方志敏的眼睛,满脸笑容,说,“我儿子也在红军,你认识啵。夏天收割时,还回家帮我割了禾。”
“呦,来客了?”老太婆提篮子进来,看老头和陌生人说的那么亲切,走近方志敏身边,笑笑,说,“还没吃早饭吧,一块吃。”老太婆放下篮子,用破旧围裙揩着手。
她走进厨房,盛了一大碗红薯粥捧到桌上,朝方志敏说:“山里人的饭吃得迟,还滚烫的,吃碗粥,暖暖身子。”
她又走进厨房,盛来两大碗红薯粥。她看方志敏还站着,走过去招呼说:“别客气,吃啊。”
方志敏看那冒着热气的粥,那稠稠的红薯小米粥,一阵饭香刺激他的食欲,他觉得肚子真饿了。
“好,我真饿了,不客气了。”方志敏坐上桌,端着碗喝粥,“你家粥煮的稠,真味道。”
“翻身啦,以前的粥都是水,照见人。”老太婆感叹说。
他们三人像一家人,同坐一桌吃粥。
“多谢共产党,多谢红军,救了我们穷人,农民有地就有饭吃。如果年成好,就吃不完。”老头说。
“共产党胜利了,田地永远是你们的。”方志敏说,“老人家,今天有件事,和你打个商量,想借你家屋子用两天,红军的指挥部想设在您家,好不好?”
“好的,”老头说,“你们尽管用,别说两天,两年都行。”
“好,谢谢您支持。”方志敏笑着说,“你俩身子好,挺健旺。”
“种田的人,靠天照应。”老太婆笑着说,“红军领着我们翻身了,生活好了,粮食有的多,再好两年,还想跟儿子娶个媳妇。”
“老人家福气好,”方志敏笑着说,“一定有好女孩找上门的。”
“客人真会说话。”老太婆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说,“托你口福。”
吃饱了,方志敏一摸口袋,才发觉自己身上没钱,他张开口,想说……
那老头看出方志敏脸上尴尬的神色,急忙说:“我儿子也当红军,你和我儿子是战友,吃碗粥,别在意。”
“好,谢谢两位老人。”方志敏说,“请问,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我儿子叫丁水龙,跟方志敏闹革命,当了四五年红军了。”老头笑笑,说,“我儿子回来说,他说营长喜欢他,说他聪明,打仗勇敢。我怪他说错了,是‘班长’喜欢他。”
方志敏听着也笑了。
从丁大爷家里出来,方志敏走小路去王坞。
路上,他看见红一师战士们朝王坞和黄家进军。战士们胸前挂着沉甸甸的子弹袋,肩上背着饱鼓鼓的粮袋;有的扛枪,有的四人一组扛重机枪;有的扛一箱子弹,有的扛一箱手榴弹……战士们精神抖擞,一个跟着一个赶路;也有连队唱着歌向前进的。
按作战计划,红一师部署在王坞、黄家打埋伏;红二师部署在窑畈打埋伏;红三师固守司令部。他们各司其责,共同承当“扎口子,打伏击”的任务,共同承当“集中兵力,争取主动”打好这一仗的责任。在闽浙赣苏维埃司令部的领导下,他们有信心歼灭国民党赵震起三十一团。
方志敏来到王坞。他系好马,边走边看,向正在埋雷的士兵走去。
“方老师好。”连长丁水龙看见方志敏主席来到身边,立即站起来,行个军礼。
“你们行啊,埋雷水平高。”方志敏回个军礼,对埋雷的士兵说。
“我们埋雷好几年了,”丁水龙有些腼腆地说,“营长也表扬我们‘还行’”。
说起地雷,方志敏深有感触,他说:“这地雷呀,原是闽北农民用来防范深山野兽的武器。自崇安上梅暴动后,为了避开反动派的报复,阻止敌人进山扫荡,我们红十军在村口埋地雷炸死敌人,威力大得很。后来,我们红十军又总结‘埋地雷’经验,培养骨干,大力推广‘地雷阵’。可现在呀,‘地雷’是我们红十军消灭国民党军队的‘常用武器’啦。”
“方老师,我是您第一期《葛源地雷骨干培训班》的学员。”丁水龙回忆当年上课的情景说,“方老师,我记得,您亲自指导学员怎么拆卸地雷,怎么安装地雷。在一次‘引发地雷爆炸’现场操作时,我组地雷没爆炸,我急得想哭。刚站起身想跑过去,地雷‘轰隆’一声炸了,我吓得趴在地上。”
“你是第一期地雷培训班的?”方志敏饶有兴趣地说,“那埋了好多次地雷啰。”
“是的,我埋了至少几十次地雷了!”丁水龙连长自信地说。
方志敏突然发现丁水龙连长“布雷”方法与众不同,关切问:“这是敌人必经大路,这样布雷威力大不大?”
丁水龙连长向方志敏主席介绍说:“营长说,今天敌人来了一个团,要我们打歼灭仗。如果地雷埋在村口,只能炸死跑在前面的一部分敌人。为了不让后面的敌人跑掉。所以,我们今天布的是‘暗雷’。”
“暗雷!?”方志敏第一次听说,好奇地问。
“‘暗雷’,是敌人看不见,也探测不到的‘地雷’。我们先用油纸包裹地雷,还用三张荷叶包住地雷,用拉线来控制激发器。一个战士可以控制四五颗‘暗雷’激发器的拉线。等敌人顺着大路走进来,一直走进伏击圈后,战士们才依照顺序拉动‘暗雷’激发器,‘暗雷’就‘轰隆’,‘轰隆’,一个接一个爆炸。不管敌人走在前面,还是躲在后面,都被‘暗雷’炸死。只是先死后死而已。‘暗雷’比地雷灵活,比手榴弹准确。方老师,你看,那棵大树伸到路上的丫枝上也有‘暗雷’。敌人来了,它会掉下来爆炸。”
方志敏听了抬起头,仔细看了看,树丫枝上真挂着好几颗地雷,至于拉线在哪里,他没看见。
方志敏向丁水龙伸出拇指摇了摇,赞许他说:“不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叫什么名字?”
“丁水龙。”
“丁水龙?”方志敏惊喜地说,“你家住在劈柴坞,当了四五年红军了。”
“是。”丁水龙高兴地说,“方老师,你认识我家?”
“刚刚认识,还在你家吃红薯粥嘞。”方志敏嬉笑着说,“你父母是好人。”
方志敏被丁水龙感动了。他想,红军战士个个聪明智慧。他们一旦认识战争的目的和意义,他们就会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不可估量的胜利战果来。人民是伟大的,只要依靠人民群众,我们还什么事情做不好;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的革命就一定成功。
方志敏离开丁水龙连长,向黄家走去。
山头上,战士们在忙着挖战壕。他们一边挖,一边唱:“……跟着方志敏,我们当红军,哪怕敌军万千重,总能打得赢……”
方志敏看部队已经进入王坞阵地,开始备战,心里踏实得多。
他跨上战马,朝窑畈奔驰而去……
三、围剿
吃了几个败仗,蒋介石心里不服。他再次调集三十万国民党军队,下令围剿闽浙赣苏维埃政府,活捉方志敏。
1933年11月29日清晨,国民党三十一团团长赵震起奉蒋中正命令,开赴围剿苏维埃政府战场。
赵震起骑着战马奔驰。“呱嗒”,“呱嗒”的马蹄声在赵震起耳朵里震荡。他听着听着,好像听见了红十军擂响的战鼓,好像一声声敲在他赵震起心头。他忐忑不安。
他想,浦城的城墙2.4丈高,1.8丈厚,还有坚固的双层城门,有何屌用?还不一样被红十军攻破。那方志敏确有几斤几两!要活捉他,谈何容易!
浦城里驻扎了两个团,是二个团啊。可又怎么样?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县长大人看大势已去,也只好拉着团长,穿上老百姓衣服一溜烟跑了。
想到这里,他摸了摸挂在马背上的行军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想,还是小老婆关心自己,那套破旧的老百姓衣服,在袋子里放着。
他想起上次红十军攻打浦城时,有几发迫击炮弹落在指挥所小营房上,心里不觉打个寒噤。可怜那几个副师长,副团长和参谋长,被炸得面目全非,尸身也分辨不清。太惨了!
他心里在骂:“那狗娘养的梁立柱,他妈妈的东西,让老子一个团来围剿?平常,老子也没少孝敬你呀!哼,你要不是有些好手段,当的上师长?他妈妈的老东西。”
“砰!”突然一声巨响,赵震起吓了一跳,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他挪挪屁股,坐端正些。
他振作一下,抬眼看四处,平静得很。他出口大骂:“他妈妈的东西,谁乱开枪!?老子毙了他!”
勤务兵报告:“是打铳,老百姓打鸟。”
“呸!”他惊魂未定,吐出一口怨气,“老子出兵了,还敢出来打鸟,真他妈妈的不要命的东西!”
“报告,部队前方杨家门。”
“杨家门?”赵震起一听,心里有些紧张。杨家门是红军管辖地,得谨慎再谨慎。
他命令:“放慢速度,加强警戒。”
“是!”
赵震起环视前方,眼下全是山丘。两山之间,只有一条道路向山里纵伸。他不免对“方志敏打埋伏”恐惧起来。
可是,赵震起知道,这次剿匪是绝密的,敌人无所知晓,无所准备。他不免自负起来。
他想,纵使敌人发现我的部队我的兵来到这里,他们也未必来的及调动队伍……想到这点,他很自信。
他想,昨天晚上,梁立柱师长拍着他的肩头说,“老弟,凯旋归来,我为你庆功,赏你一千两黄金。”
“一千两黄金!?”赵震起眼前是一片光芒,金灿灿的光芒。他脸上浮起笑容,开心的笑容。
他想起蒋中正握住他手说“胜仗回来,官升三级”的话,心里好像喝了口蜂蜜。眼下,他好像看见蒋中正站在面前,他觉得自己身上那股刚毅的锐气在血液里沸腾起来。
他改变主意了,高声喊:“传令各营,加速前进,抓到方志敏,老子给他一百两黄金!”
赵震起说完,一提缰绳。战马长啸一声,“呱嗒”,“呱嗒”向杨家门奔驰。
四、伏击
不一会,赵震起临近杨家门,他突然勒马站定。
他环视眼前,一座座山丘,死一般没有活气;山丘的松树,东一棵,西一棵,稀稀疏疏;风有些寒冷,满山的茅草被吹得窸窣作响。远处有人放羊,听得见“咩——咩”的羊叫,看得见羊在低头吃草。那个放羊的抱着根竹竿站着。
他格外放心,眼睛一亮:“光秃的山,稀疏的树,安静吃草的羊,伏兵何来?”
“嗨”,他想,大概自己患了“方志敏害怕症”,还没开战,自己心里寒碜碜,腿脚也软软的。
他想,方志敏有什么可怕?可想起福建浦城那几仗,心里嘀咕:不是害怕,而是被方志敏打怕。那方志敏真有运气,打了11仗,赢了11仗;我们打了11仗,输了11仗。哎,败兵之将,今日有何胆量来围剿?他那沸腾的热血凉了一半。
“胜败乃兵家常事”,那11仗败是败了,可蒋中正说“纯属指挥不当”。他想,如果我运气来了指挥得当呢?他想到这里,小老婆说“今晚别睡我,明天保证打胜仗”的话响在耳旁。他脸上浮起小老婆赌他打胜仗的笑容。
赵震起有些沾沾自喜。可是,当他记起方志敏擅长“地雷阵”时,不觉又心生害怕。他想,今日,他方志敏会不会在杨家门来个“地雷阵”呢?
哎,他不免叹口气,今日来杨家门,他也是无奈。谁让他当的是国军的团长呢?谁让那个蒋中正又看中他一回呢?
赵震起思前想后,他觉得提高警惕,防上加防!不能再上方志敏“地雷阵”的当才是上上策。
他想到这里,命令:“停止前进,原地休息。工兵探雷。”
国军三十一团扫雷兵,背着探雷器,在大路上探雷。他们一寸一寸地向前探寻地雷。他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仔细辨听报警器里发出的每一声报警声。
“班长,你听,这是什么声音。”突然,一个扫雷兵报告。
班长关闭自己的探雷器,走过去,侧耳细听。“嘶——嘶——”一阵微微的报警声。
“怎会有这种声音?”凭探雷经验,班长疑惑了,他从未听过报警器里传出这种“嘶——嘶——”的声音。
他打开自己的探雷器,全神贯注地仔细辩听,探了又探,听了又听……
山头上,红军地雷连的一个战士发现国军在“暗雷区”加紧探雷,心情“突”地紧张起来。他害怕“暗雷区”被敌军发现,他们全连战士埋雷一天的功劳全都泡汤。他紧张地一拉枪栓,子弹上膛,瞄准那个敌人……
丁水龙连长匍匐过来,拍拍那个红军战士肩膀,摇摇头,轻声说:“相信自己,不准暴露。”
那个红军战士被提醒,记起方主席“扎口子,打伏击”的话。他恍然大悟,脸红的有些发烧……
国军扫雷班长从自己探雷器里同样听出“嘶——嘶——”的声音,他凭经验断定不是地雷的报警声。他告诉那个扫雷兵说:“我也听不出是什么声音,但不应该是地雷报警声。”说完,他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探雷。
不久,赵震起得到报告:“村口大路没有地雷”。
赵震起一脸轻松,坦然命令:“继续前进。”
全团士兵活动开来,一个个整理下自己,走进队列,继续前进。
一营长骑着战马,督促士兵匀速前进。二营,三营跟在后面走……
赵震起的“一字长蛇阵”,在杨家门山垄里弯弯曲曲地游动。
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蔚蓝蔚蓝。蓝得像透明的蓝玻璃,可以看见几千几万里远的天边。太阳白花花,明晃晃,挂在蓝天中特别明亮。眼力好的人,一眼看穿几里路外的东西。
杨家门的山一座连一座,起起伏伏;山上的松树,两两相望,孤独站着,没有一点表情;偶尔有只鸟从茅草丛飞出,一飞向上,“唧唧唧”叫着,又一飞向下,“唧唧唧”叫着。
赵震起的兵,迈开大步走着,脚步声震动静静的山谷。走了快一个小时,赵震起整个团,全部搁进了杨家门伏击圈。
赵震起骑着马,在寂静的山垄里走。他想,这回保密工作做得好,方志敏没搞到情报。嘻,“官升三级”,该我官运亨通。唔,得加把劲,争取二三天时间摧毁方志敏老窝,凯旋回家。嘿嘿,“官升三级”,老子是军长了。他妈妈的梁立柱,你是老子部下,看我怎么收拾你。小老婆,还真让你赢了,老子打胜仗升官发财……
杨家门王坞,黄家的山头上活跃起来。红十军战士从战壕里站起来,好像从天而降的神兵;一支支长枪也从战壕里拿出来,好像从土地里冒出的神剑。等待多时的红十军战士,摩拳擦掌,心早已痒痒了。他们趴在战壕里,三点一线地瞄准着,急切等待那声“打”字。
正当赵震起想入非非,做着升官发财梦时……山头上突然响起一声“打!”
山谷里几百条枪一同响起,“砰啪”,“砰啪”的枪声,像鸣放火爆,震耳欲聋。
“轰隆”!“轰隆”!红十军埋的“暗雷”一路炸响,像接龙似的响彻云天。三十一团前面的一营也好,中间的二营也好,后面的三营也好,他们的队列里挨一挨二响起地雷爆炸声。
国民党三十一团被炸得人仰马翻!
“抢占高地!”一个国军长官逼着一群士兵奔向路旁的小山丘;一个国军长官指挥一群士兵向山头冲锋;一个国军长官指挥士兵架起迫击炮,朝山头开炮。
赵震起整个团的兵像滚落一地的豆子,散落在杨家门的路旁,田野边,山坡上……
“打!”丁水龙连长手握轻机枪,朝抢占高地的国民党士兵开火。
“砰啪”“砰啪”,他的战士从战壕里站起,端起长枪,三点一线,朝爬上山坡的国民党兵射击。
刹那间,枪炮声,哀鸣声,惨叫声,马嘶声,喊杀声,响彻在杨家门上空……
……
五(追击)
赵震起吓了一跳,险些摔下马来。他的美梦打断了。他后悔,他懊恼。他骂“方志敏太狡猾了”。
凭耳力,他听出地雷在一连串爆炸。
他呆了!
那是什么地雷?不是“一炸一片,”而是“一炸一条垄?”
凭“一炸一条垄”的爆炸声,他知道,他的一个团,至少倒下三分之一。那是一个排,一个连,一个营都统统倒下三分之一!
他想,他的工兵连完了。他妈的完了也好!“他妈妈的东西,有个屌用?一个地雷也探不出来?老子养了一群饭桶!”
“报告!”一营长骑着战马跑回来,“团长,我们中埋伏了。”
“还击!”赵震起怒吼一声:“抢占高地!”
“红军不知从哪儿来的,漫山遍野都是,”一营长哭丧着脸说,“他们居高临下,处处有机枪。我们脚下是地雷,天上是手雷。士兵被打得抱头乱窜。”
“哒哒嘀——”红军吹响冲锋号,“哒哒嘀——”
“团长,向东转移!”一营长看三营长带着一二百士兵向沙畈方向撤退……
“快,团长,”一营长催促说,“我来掩护。”
赵震起一撇马头,跟随三营长马后,朝沙畈方向跑去……
下午四点来些,一群国民党士兵跟在马屁股后面奔跑。有的扛着枪,有的提着枪;有的跑掉帽子,有的跑掉鞋……三五一群,四五一伙,稀稀拉拉地跑着。
方志敏预测到杨家门挨打后的敌人会向沙畈跑,会钻进恩山垄。方志敏早让红二师埋伏在那里。
“沉住气,进了恩山垄再打。”方志敏看见一伙又一伙国民党士兵朝这边跑过来说,“我们关门打狗。”
三营长骑着战马跑在最前,后面是一伙又一伙国民党的兵。后面,又有二个骑着战马的跑过来。后面,又是一伙又一伙国民党的兵。
冬天的夜来得早,下午四点多些,阳光渐渐黯淡下来。恩山垄的树比外面山头的树更高,更密,山色更阴暗得多。
恩山垄的路愈走愈窄,愈走愈高,全是上坡路。战马跑得慢了,那些早已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兵,也跑不快了,有的在走。
三营长进了恩山垄。他站在恩山垄土坡上,等着团长过来,等着一营长过来。他看自己还有一二百个兵跟着,心里有些巧幸。
他想,吃败仗,比死在战场好;吃败仗,家常便饭,有哪支国军赢过方志敏,何况团长也在战场,他挑得起责任。
“喂,朝这里跑!”三营长向团长招手,高声喊。
“等会,团长过来了,我们一块过信江!”一营长回应说。
天空中出现了晚霞,天色渐渐暗下来。
国民党三十一团的游兵散勇,疲疲沓沓地走进了恩山垄。
“砰啪”!“砰啪”!突然,恩山垄响起了枪声。
赵震起一头栽下马来。
三营长一见,朝着恩山垄,驱马奔走;一营长见了,从马上溜下来,换上老百姓衣服,钻进树林里。
“缴枪不杀!”山头上的红十军战士高声喊话。
那些上气不接下气的兵,跪在地上,举手投降……
那些钻进树林的国民党兵也被搜了出来……
向沙畈逃窜的国军都举手投降当俘虏了。
六 捷报
杨家门战斗结束了,闽浙赣苏维埃红十军大获全胜。
一天的激战,击毙国民党三十一团团长赵震起,击毙、俘虏国民党官兵六百余人,缴获迫击炮12门,步枪500余支,战马43匹,机枪20余挺,子弹20余万发。
请输入验证码